儲憲斌
在機械裝配與維修中,常常因重新安裝零件或經過一定時間的運轉而造成主軸徑向跳動、軸向竄動;絲桿與導軌不平行;拖板或滑枕壓板、斜鐵與導軌的松動;離合器的松動;絲桿與絲母之間的間隙過大等故障,需要重新調整。如果調整得當,機床在運轉中就有可靠的穩定性,發熱量和噪聲小,動作靈活。既可以延長機床使用壽命,也能保證加工質量。下面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,談一談機床修理中的一些典型調整方法。
一、主軸滾動軸承及傳動軸軸承的調整
1、 主軸滾動軸承的調整
車床、磨床和銑床等都有空心薄壁主軸的前后兩套軸承。主軸前端多是圓錐空單列或雙列向心短圓主軸承。那么安裝和維修時,如何調整呢?例如:C620-1車床主軸的調整方法,車床的主軸前端裝有3182120軸承,利用軸上的調節螺母推動軸承內環,可實現沿主軸錐形軸頸作軸向移動的調整,以控制徑向跳動量,有時當軸承作軸向移動時,會因內錐孔與主軸錐度不重合,而造成內環滾道沿軸線發生畸變,使軸承發熱,降低精度,這是需要避免的。為此,在調整時,速度要慢調,不要過量,用表測量軸頸的徑向跳動達到用手轉動輕快無阻為Z好。如果試車,溫升過高可打開前端蓋用銅棒輕輕地沿四周對稱敲打軸承內環,使其錐面重合并與調整墊圈端面重合,還可用180°或90°相位調整改善徑向跳動。
2、主軸箱中其他軸的軸承多為單列圓錐滾柱軸承,由于這類軸承在預加載荷后,將引起溫度狀態的不穩定,因此這種軸承必須留有間隙。在調整時,要調整到與機床Z大轉速相適應的適當間隙,并注意使每根軸的調整和相嚙合軸脫開以免受到干擾。當軸承間隙過大或過小時,可利用調整螺釘進行調整。軸向竄動量應控制在0.02mm以內為宜,主軸與軸承間隙則可控制在0.01mm內。
二、主軸滑動軸承的調整
以M7120A平磨主軸軸承的兩種形式予以說明。
1、整體滑動軸承的調整
滑動軸承為整體軸承時,間隙量主要由主軸的前墊圈厚度進行調整。調整方法是,向后給了3公斤推力,記下主軸后端面表的讀數,去掉前墊圈把主軸重新裝進滑動軸承孔內,再給力測量一次。兩次讀數的差應是0.15mm,而這時的間隙量為0.005mm,如果大于0.005mm,間隙只要修整墊圈即可。
2.“短三瓦”滑動軸承的調整
調整此類軸承時,要制作工藝套。制作時,工藝套的內徑比主軸徑大0.04mm,而外徑比殼體內孔小0.005mm。調整時,利用工藝套使三個軸瓦的調整螺釘用力一致,用0.02mm的塞尺在前后兩只工藝套內孔中四周插入檢查,要求在主軸的四周塞尺都能插入,并使主軸和”短三瓦”的滑動軸承之間保持0.005-0.01mm的間隙,測間隙時把百分表打在軸頸上,用手上下抬動主軸前端,百分表的讀數差即是間隙允許值。軸向竄動在0.01mm內。用手轉動主軸應輕快無阻。
3、調整滑動軸承的注意點
(1)冷、熱態的間隙變動量。溫升在40℃以下的變量為0.005-0.01mm。在冷態下調整間隙量后不應測量熱態下的間隙量。一般試車溫升不得超過室溫1820℃。
(2)徑向間隙要求很小時,可分兩次調整間隙。開始時,間隙調大一些,運轉一定時間后,溫升正常再調整到要求的間隙量。
(3)軸和滑動軸承應達到一定精度要求,并做到動平衡良好。
(4)潤滑油應符合要求。
(5)手轉動主軸無阻力放可開車。
三、拖板、工作臺等調整
每臺機床都離不開與機床導軌相配合的各種拖板和工作臺,其配合間隙多采用壓板、楔鐵和斜鐵等。如果這些零件調整不當,會直接影響加工零件的精度,甚至造成機床傳動系統零部件的損壞。配合間隙調整步驟是把所要調整的部件與所連接的傳動零件脫開,使其能自由活動。人力能夠推動的部件,可調整到推拉松緊程度適宜,盡量做到間隙即小而又輕快。如果人力不能推拉的部件,用塞尺校對間隙量。兩條以上斜鐵組件塞尺厚度和伸入長度應一致,并做到全行程都輕快正常地運動。斜鐵調整好后,再調整傳動鏈中的可調零件。如絲杠和絲母間隙的調整。在調整時,先緊住緊固螺母,而后調整可調螺母,在兩端調整使間隙Z小而又輕快。
總之,機床安裝與維修時的調整,技巧很多是專業理論和實踐經驗的智慧總結,要想學好和掌握這項技能,必須多學多干、虛心請教、步驟完善,才能更好的服務于裝配與維修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