濟鋼4#、5#板鑄機為超低頭板坯連鑄機,4#板于1994年投產,其年生產能力為70萬t,鑄機工作拉速為0.7~1.15m/min,鑄坯規格為200×1400mm,基本弧半徑為5700mm。二次冷卻區域共有7個扇形段,其中1-2段屬于彎曲段,3、4段屬于矯直段,5-7段為水平段,從3段以后每一段上都有一對拉矯輥,各段都是6根輥子布置的小輥徑,單節輥,密排布置方式,輥徑分260mm和280mm兩種,軸承為調心滾子軸承。2007年4#、5#鑄機扇形段下線52臺次,軸承原因造成的下線28次,占所有下線次數的53.85%,平均拉鋼壽命為98.75天。頻繁下線造成煉鋼非計劃停機,影響生產節奏,同時也增加了維修成本。
分析原因,問題出在以下幾個方面:
1.載荷分布不均:1)輥子同軸度偏差大。在輥子修磨過程中輥子的同軸度偏低,拉鋼過程中輥子的彎曲量會加重,經過長時間的使用,導致個別輥子超負荷工作,使其損壞,同時也會使鑄坯出現鼓肚、凹陷等質量問題。2)對中間隙偏差大。單片對中時,個別輥子輥面與樣規間隙值(對中間隙)是標準的上限,而其他幾根輥子對中間隙是標準值的下限,導致這根輥子較其他輥子高,對中時個別輥子水平度偏差大,導致高的軸承承受大負荷,長時間運轉或者超負荷運轉導致軸承先損壞。3)軸承徑向游隙不均勻。同一根輥子上的軸承游隙相差太大,導致輥子兩側軸承受力不均勻,如果同時存在上述任何一種影響因素,會加劇軸承的損壞。
2.徑向游隙的影響:游隙的大小直接影響滾動軸承的載荷分布、振動、噪聲、磨損、溫升、使用壽命和機械運轉精度等技術性能。通過對損壞軸承的分析,認為軸承游隙大小不合適是造成軸承損壞的另一個因素。
3.潤滑不良:1)潤滑脂供給方式不合適。滾動軸承的潤滑主要為了降低摩擦阻力和減輕磨損,也有吸振、冷卻、防銹和密封等作用,但是裝脂過多易于引起摩擦發熱,影響軸承的正常工作。扇形段在現場使用時潤滑脂供給時間長,頻次少,導致軸承先是滿脂運轉,后是少脂運轉,沒有為軸承提供一個良好的潤滑條件。2)油號不對導致甘油堵塞。冬天維修好的扇形段存放一段時間上線后就出現干油堵塞的問題,分析原因主要是北方冬天寒冷,潤滑脂粘稠度增加,導致輸送阻力增加。
4.灰塵等污染引起軸承損壞:1)密封結構不完善。分析軸承密封結構(如圖)和現場環境,發現密封不合適,輥子一側的單唇骨架油封隔塵,旋轉水封一側擋油,有漏封雜質的問題;而保護渣以及灰塵等容易在此側堆積,軸承在工作以及停機檢修清理雜物時容易將雜質帶進軸承內。2)維修過程引入雜質。由于潤滑脂的不清潔和維修過程不按要求清潔裝配軸承,導致軸承帶病上線運行,引入雜質的軸承必定不能達到額定使用壽命。
.gif)
解決措施:
1.均布載荷:裝配前,精確測量輥子同軸度和軸承游隙值,選取輥子直徑接近的放在一個扇形段上;安裝軸承時選取游隙Z相近的安裝到同一根輥子上;對中精度提高到±0.05mm以內,同一根輥子的水平度控制在0.05mm以內。
2.合理選用軸承徑向游隙:選用4級游隙的軸承取代原來的3級游隙軸承,徑向游隙增加0.045mm。
3.選用合理的潤滑方式:1)更改現場潤滑脂供給方式。扇形段在現場使用時潤滑脂供給方式改為短時間,多頻次的方式。避免了裝脂過多引起的摩擦發熱,影響軸承正常工作。2)根據季節不同選用不同型號的潤滑脂,維修過程中使用的潤滑脂在冬天選用0#脲基潤滑脂,夏天選用1#脲基潤滑脂。減小了冬天干油阻力,夏天干油易流失的問題。
4.確保軸承工作環境清潔:1)改善軸承密封結構。將單唇骨架油封改為雙唇骨架油封,且主唇都是背對軸承安裝,主唇實現了阻擋兩側灰塵進入的效果,副唇又能起到防止潤滑脂過多流失的作用。2)加強油品以維修過程的管理。定期更換濾油器的濾芯,維修過程中每一個暴露在外面的管接頭都包裹起來,防止灰塵等雜質進入管路;裝配軸承過程中嚴格按照軸承要求,清潔安裝。
實施之后,2008年下線扇形段28臺次,由于軸承損壞所占比例為17.86%。平均拉鋼壽命為129.89天。一臺扇形段維修成本約為12.5萬元,改造后共節省維修費用287.5萬元。同時減少了煉鋼停機檢修時間4140分鐘,降低了煉鋼損失82.8萬元,年綜合效益為370.3萬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