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#機軸承磨損情況報告
2010-01-12
一、磨損情況及經過
2005年11月,根據年度檢修計劃的要求,我站開始處理2#機組合軸承漏油及高壓頂軸系統油壓偏低的問題。
11月24日,2#機組合軸承油槽拆出,檢查發現正推力瓦及鏡板都有嚴重刮傷,劃痕深度0.3~0.6mm。
12月3日,檢查高壓頂軸系統,油壓為7.0MPa(其它機組為12.0MPa左右),水導側頂起高度0.02mm,發導側頂起高度0.04mm;關閉發導側油流時,油壓為12.0MPa,水導側被完全頂起;關閉水導側油流時,油壓仍為7.0MPa,發導側頂起高度0.04mm;打開發電機導軸承端蓋檢查,高壓管路、接頭、法蘭、堵絲均無漏油現象,廠家設計部門也無法解釋此現象,大家一致認為應拆出發電機導軸承,以查明故障原因。
12月6日,鏡板被解體移出,檢查發現反推力瓦及鏡板刮傷更嚴重,劃痕深度0.5~1.0mm。
12月12日,在抽出發導瓦的過程中發現發導瓦的定位銷過長,無法抽出(哈電廠承認是設計、加工錯誤),需將軸承座整體拆出才能拉出發導瓦,這將增加許多工程量。經分析,我們決定采用磨孔機在反推力瓦座上磨出一個寬35~40mm,深約2mm的槽,以定位銷能順利通過為宜,但施工時必須保證附近的油槽不受影響,此方案得到了哈電廠有關技術人員的肯定。12月13日,發導瓦被抽出,解體檢查未發現較大的刮傷痕跡。
12月14日,就我站2#機組組合軸承解體檢查的情況向哈爾濱電機廠相關設計人員咨詢,沒有什么更好的意見。于是開始回裝。12月15日,發電機導軸承安裝完成,調整頂軸油流,測量水導、發導側頂軸高度均為10道左右,此時油壓為6MPa左右。12月20日,2#機組組合軸承安裝完成,復測水導、發導側頂軸高度仍為10道左右。
鑒于2#機組高壓頂軸油壓偏低,油泵噪音偏大的情況,12月26日,我們對2#機組高壓油泵進行了解體檢查,更換了軸承,但油壓仍偏低,噪音仍然存在。
二、處理情況
針對各軸承的劃傷情況,我們在現場對正、反推力瓦用刮刀進行了修刮,用金相砂紙、拋光片和研磨膏對鏡板進行了研磨,以減少軸承的磨損。
三、原因分析
組合軸承拆開時,我們發現原安裝人員在各軸承密封面都使用了硬質密封膠,該類膠水固化后硬度較大,有冷脆性。運行中,該類膠被油浸泡老化,因振動呈塊粒狀脫落,隨油流擴散至軸承各部。
在拆開的組合軸承油槽中還有大量該類膠的顆粒殘留物。
四、經驗與思考
1、以后軸承檢修、安裝中應杜絕使用硬質密封膠,如環氧樹脂等;
2、原安裝中使用的硬質密封膠,已對本站2#機組軸承造成損害,可能也對1#、3#機組的軸承造成了同樣的損傷,是否應對1#、3#機組軸承進行解體檢查;
3、水導軸承是否也會因在安裝中使用了硬質密封膠,而受到同樣的損傷?特別是1#機組,水導軸承溫度偏高;
4、運行中,應加強對機組軸承溫度的監視檢查,確保機組安全運行。